滤泡性淋巴瘤的无化疗时代真的来了吗?
目前,高负荷滤泡性淋巴瘤(FL)的一线标准治疗依旧是化疗,在美国,BR或BG方案(苯达莫司汀+CD20单抗)基本上是默认的标准方案。这是基于两项三期临床研究的结果,BR比R-CHOP有显著的无进展生存(PFS)优势,并且比R-CHOP更容易耐受。但是,BR方案也存在骨髓抑制、感染和二次肿瘤等方面的问题。皓罗华(莫妥珠单抗/mosunetuzumab)是全球首款获批用于滤泡性淋巴瘤治疗的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去年12月23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皓罗华单药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
在ASH2024年会上,报道了一项名为Mithic-FL1的临床研究,该项研究将皓罗华单药用于治疗初诊的高负荷滤泡性淋巴瘤,初步结果显示,皓罗华单药具有很高的完全缓解率(CR rate)和可控的不良反应(AE)。以下简单介绍相关数据。
这项研究的入组条件包括:年龄≥18岁, ECOG 评分0-2,分级1-3A,分期2-4期,按照GELF标准评估需要开始治疗。一共入组了78例患者,中位年龄59岁,36%有大包块,19%是3A级,24%的FLIPI评分≥3,中位SUVmax是11.7。单药治疗一共进行8个疗程(如果CR)或17个疗程(如果PR)。其中2例患者分别因为其它肿瘤和肠穿孔退组,在76例可评估患者中,最佳客观缓解率(best ORR)是95%,CR率是80%,大部分CR出现在首次评估(4个疗程后)。多变量分析显示,基线情况,包括FLIPI评分、大包块或SUVmax,均与CR的可能性无关。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反应(69%),感染(54%),CRS(54%),皮疹(47%)等,其中,CRS绝大多数为1级,只有2例需要住院治疗。
中位随访10.6个月后,6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PD),其中3例丢失了CD20表达。12个月预估的PFS率为88%。
从Mithic-FL1研究的初步结果来看,皓罗华单药效果显著,缓解率与化疗相当甚至可能更好,安全性可控,但是,由于目前随访时间过短,在对惰性淋巴瘤更为重要的PFS上还不能得出确切结论。如果上述数据在长期随访后仍能维持,以及在随机的研究中证实比化疗更优越,那么这将成为改变临床实践的重大事件,意味着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将正式进入无化疗时代。 目前存在问题
1首疗用双抗,二疗怎么办的问题没想好呢(换句话说,滤泡复发还是常态的情况下,以后单抗还能不能用了,效果会不会大为打折);
2目前任何上市双抗的适应症都是三线,即使将来到了一线,进医保概率有多大?(换句话说,在有医保的一线和无医保的一线里,中国患者会不会买单)。
当然,初诊时特别高危的滤泡和pod24患者,可能会是双抗的优先使用者。 国外这个单药实验组的意义还是很积极的,数据也很给力,尽管还没有长期数据,但是估计是乐观的。
而国内一些中心正在进行中的初治双抗+R2 (对照组是R2),实验逻辑我没看懂,即使数据赢了,就能取代原一线地位了? 今天停药了,太磨人了,昨天全身红肿了,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后才缓解的! 二线治疗目前也有线索,那就是M药的再治疗(re-treatment),根据有限的数据,CR率也在40%以上,不过,仅限于未丢失CD20表达的患者,对于已经不表达CD20的患者,可以考虑CD19 CAR-T或者CD19单抗联合来那度胺,另外CD19 ADC也是一个合理选择。将来,ROR1 ADC也有可能进入一线,总之,选择会非常多。
但有一句话可以先留下:真实世界滤泡二线全面无化疗时代确实已经到了,即使没有双抗的情况下,有了更加有保障 雨丝大神又发新作了,鼓舞人心!看看未来3到5年的pfs是否获益吧,如果获益那是不是即美罗华之后对于滤泡淋巴瘤治疗的又一里程碑意义的新药? 快来了! 好久没来了,每次看到雨丝我心里都充满了感动,在我最难的时候对于我的帮助仍历历在目,向您表示最高的感谢了!